本文目录#

引言#

SRE(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)强调可靠性,而产品团队关注体验与创新。明确双方责任边界,才能兼顾稳定与敏捷。本文梳理职责划分、协作流程与 SLO 管理。

责任划分#

  • 产品团队:需求定义、功能设计、业务优先级;
  • 开发团队:功能实现、单元测试、性能优化;
  • SRE 团队:可靠性目标、监控告警、容量规划、灾备;
  • 共同承担:上线评审、故障响应、复盘。

协作机制#

  • SLO/SLI/SLA 体系,产品/SRE 共同制定;
  • 错误预算(Error Budget)作为决策依据;
  • 变更管理:上线审批、发布闸门;
  • Incident Management:值班轮值、故障演练。

流程图#

sequenceDiagram
    participant Product
    participant Dev
    participant SRE
    Product->>Dev: 需求 & 优先级
    Dev->>SRE: 设计评审 & 发布计划
    SRE->>Dev: 可靠性建议
    Dev->>SRE: 上线申请
    SRE->>Product: SLO 报告
    Product->>SRE: Error Budget 决策

实践建议#

  • 建立联合评审(Design/Launch Review);
  • 共享监控与错误预算看板;
  • 故障复盘引入产品团队;
  • 业务节奏与运维窗口对齐。

总结#

明确责任边界并建立协作机制,让 SRE 与产品团队形成互补。在可靠性数据驱动下,能平衡创新速度与稳定性。

参考资料#

  • [1] Google SRE Book.
  • [2] Error Budget Policy Templates.

本作品系原创,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