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#
为何需要标准化复盘#
故障复盘有助于总结经验、改进系统韧性、减少重复事故。标准化流程包括故障记录、数据收集、根因分析、改进计划与跟踪。
复盘模板要素#
- 事件概述:时间、影响范围、报警触发。
- 时间线:从发现、响应、缓解到恢复的关键节点。
- 影响评估:请求量、错误率、用户影响、业务损失。
- 监控与日志:GC、线程池、接口延迟、数据库表现。
- 根因分析:代码缺陷、配置错误、依赖故障、容量不足。
- 短期措施:临时修复、限流、回滚。
- 长期改进:架构优化、监控补充、演练计划。
数据收集要点#
- APM 指标:吞吐、错误率、GC、线程池、数据库;
- 日志聚合:异常堆栈、慢日志、审计事件;
- 线程/堆 dump:定位资源瓶颈;
- 变更记录:部署、配置、外部事件。
工具推荐#
- Prometheus + Grafana、Elastic Stack;
- JFR/Async-profiler 捕获性能数据;
- Confluence/Google Docs 模板记录复盘;
- Issue Tracker 跟踪整改任务。
自检清单#
- 是否记录完整时间线与影响数据?
- 是否分析并验证根因而非停留在表象?
- 是否明确改进项的责任人与截止时间?
参考资料#
- Google SRE Postmortem 模板:https://sre.google/workbook/incident-response/
- Oracle Troubleshooting Guide:https://docs.oracle.com/en/java/javase/17/troubleshoot/troubleshooting-guide.pdf
- “Postmortem Templates” by GitLab:https://about.gitlab.com/handbook/engineering/incident-management/#post-incident-review
本作品系原创,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